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真正的百年變局:這些巨頭去中國化加速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牆內自媒體羅Sir財話:這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。


2017年12月,川普在《國家戰略報告》中,首次將中國明確列為戰略競爭對手,這一定義也標志著中美關系從合作走向系統性競爭,這也是今天我們看到關稅、技術和地緣博弈的起點。

隨後,2018年川普就對中國單方面加征關稅,打響了貿易摩擦的第一槍;此後,雙方關系開始急轉直下。


到了2021年1月,美國又提出了全球供應鏈“去中化”概念。拜登簽署《美國供應鏈安全規則》,明確將中國列為美國“外國對手”的第一位,並啟動關鍵技術領域的“去中化”戰略。

短短一年後,也就是2022年4月,美國會再次通過《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》,進一步強化在全球產業鏈中推動關鍵技術“去中化”。

再然後就是2025年7月,美日澳印四國在四方安全對話(QUAD)會議上聯合推動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,明確將中國作為主要應對目標。

到今天,就連一向支持全球化的特斯拉,也要在美國汽車工廠中,開始供應鏈“去中化”了。

最近,根據華爾街的爆料,特斯拉已經要求其供應商要在未來1-2年內全面替換美國生產車型中的中國產零部件,這一舉措也意味著特斯拉要在供應鏈上進入加速“去中化”階段。

除了特斯拉之外,另一家美國汽車巨頭通用汽車,最近也同樣對數千家供應鏈提出了類似的要求。

通用汽車已經向數千家供應商下達指令,要求2027年前徹底清除北美生產車輛的中國產零部件。




除了汽車行業,最近餐飲行業也有兩件事情值得關注,第一是星巴克的本土化策略調整,將中國市場零售業務最多60%控股權出售給了本土私募機構,這其中當然也有競爭市場激烈的因素,但地緣局勢的影響,有沒有呢?

很難說。

除了星巴克漢堡王也因為經營不善宣布賣出自己大部分股權。這一切看起來都是巧合,但又不是巧合。

單以時間線來看,從2017年底到今天,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呢?


從表面上看,好像是沒有太多的變化,該有的關稅爭議仍然存在,然後就是多了一些技術上的出口壁壘,僅此而已。

但實際上,扒開這份表面穩定背後,真正的變化仍然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的。最大的變動,其實就是來自民間的投資

美國2017年到2024年對華投資分布圖中,已經很容易看出變化。2017-2024年整體是呈下降趨勢的,2023年倒是有短暫回升,但和2017年相比,仍然有所差距。

這也能夠說明一點,那就是總體來說,美國自2017年底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,2021年提出要供應鏈“去中化”之後,美國就一直在這麼做。

類似的案例其中有很多。例如美國《通脹削減法案》,該法案對在美國本土及友好國家生產的電池、關鍵礦產材料給予高額補貼,直接重塑了全球車企的供應鏈決策邏輯。

該法案也明確要求,至少40%的關鍵礦產需要來自美國或與其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,且這一比例還會逐年上升。

另外隨著2026年即將到來,屆時川普在中期這個關鍵時刻,也可能推出更激進的貿易措施,雙方的風險還會加劇,只有這樣,才能夠解釋為什麼當下美國兩大汽車工廠開始要求供應鏈要“去中化”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6 秒